以两性关系来看“信息茧房”

一个“概念”是否合理,其标准并不是口口相传的程度,只有动用理性精神去分析、去拆解,才能接近它的真正本质。

以两性关系为例,大家是怎么陷入“信息茧房”的呢?举几个例子。

一、中学生甲热爱数理化,考试考得好也喜欢看科普作品,他决心大学学习理工科。但是他对于两性关系的理解来自文艺作品。他的问题就出在,他把物理化学当做“科学”,没有把两性关系当做“科学”,他根本就没有意识到社会学、心理学存在大量的文献从“科学”的角度研究两性关系。

二、从异性作为“朋友”的一面去推测他作为“男朋友”或者“女朋友”的一面,很多人栽跟头就栽在这里。人们处理与异性的友谊的时候,贪财、好色、残忍、懒惰。。。都不会显露出来。反过来,一个处理友谊很一般的人也有可能是一个好丈夫、好妻子。

三、对于不符合自己立场的观点采取过于严格的标准,对于符合自己立场的标准采取过于宽松的标准。这其实是一种逃避。

曾经有人在另一个知乎用户甲的评论区那里质疑我的举例样本量不够大、不算随机抽样。问题就出在甲自己下结论举例更加不足,很多时候压根不举例,压根不懂统计。

有的人对于自己喜欢的观点就不忍心去质问其严谨性,对于自己不喜欢的观点赶紧搬出统计学。大家应该用同样级别的严苛对待立场不同的两性答主。

四、执行一种傻乎乎的“折中后必然是真相”的策略。譬如说,他觉得路遥小说的爱情极端了,进化心理学中的两性关系也极端了,所以真相就是折中。

甲是(统计意义上的)真相,乙是(统计意义上的)假象。你应该接受甲,而不是傻乎乎搞甲和乙的折中。

只有在甲和乙是方向不同的极端的时候,折中才是有用的。

五、怯懦。不敢接受一个不符合自己两性价值观的社会,我方阵营中有在读大学生对同学传播进化心理学的时候,会遇到那种拒绝接受但是说不出拒绝原因的人。

把自己相信的“价值观”尽力压缩,最小化、极简化,甚至暂时全部抛弃掉。然后学一点科学方法论。最后实践加(基于调查统计的)理论的阅读。

脑子里预设价值观太多而且怯懦的人,就会被信息茧房困住。有些理工科大牛站田园女权就是这个原因,他在人性、社会这个领域的预设价值观太多太强了,强得已经无法接受与自己价值观不符合的真相了。

发表评论

项目已添加到购物车。
0 项 - ¥0.00